首頁 > 相關文章 > 投射式電容技術的新展望
經歷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帶來的觸控革命洗禮,今天消費市場已完全是電容式觸控技術的天下。隨著觸控技術的勢力範圍開始向筆電延伸,新的Windows 8作業系統也帶動了中大尺寸觸控面板需求成長。
自2012年第四季起,跟隨Windows 8上市,許多OEM/ODM業者都推出搭載投射式電容觸控螢幕的筆電和All-in-one PC,希望能藉由向中大尺寸應用進軍,進一步拓展觸控面板市場。
儘管電容式技術已經主宰消費電子觸控市場,但為了拓展觸控的應用層面,帶給消費者更好的使用者體驗,今天的電容式觸控技術仍然存在著一些需要改善的關鍵因素,包括降低成本、實現手指懸浮控制、手套控制、雜訊管理、在手指或表面濕滑時亦能操控、更快的反饋和響應、節省電池電力、更靈敏的壓力感測、主動式手寫筆支援、良好的軟/硬體整合等。
這些目標為觸控方案供應商帶來了許多嶄新挑戰,首先在降低成本方面便會遭遇從材料到製程的諸多問題。英特爾資深觸控技術專家Geoff Walker在2013年中舉辦的Display Week大會中曾表示,希望未來18個月內將13.3英吋的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成本降低50%。但在降低成本的過程中,除了應對新材料的挑戰外,還有許多難關等待克服。
首先是要開發出更簡便且良率更高的直接接合技術、性能達到業界可接受水準的單層電極、強化保護玻璃,以及針對大尺寸觸控螢幕應用建立完整產業供應鏈等。
簡單來說,投射式電容技術在接下來幾年內都將是觸控市場主流,為了迎合終端商品的輕薄、高靈敏、高性能和低耗電趨勢,發展下一世代材料和改進製程是最為關鍵的二項重點,其中研發可取代ITO的新興材料也被視為是能有效降低成本、簡化製程的重要步驟。
目前投射式電容感測器採用的透明電極材料以ITO為主,而感測器線路基板則有玻璃和薄膜兩種。投射式電容觸控的透明電極設計可能會需要不只一層載板,因此,為了開發出更輕薄和低成本的感測器,業者一直在努力改進觸控感測器的架構,特別是跨越手機和平板之後,當尺寸來到10英吋以上時,對感測器線路材料便帶來了全新挑戰,主要原因在於在這些大尺寸應用中,必須盡可能壓低基於ITO的感測器表面阻抗,否則便無法達到符合需求的功耗和靈敏度等指標。這也是自今年觸控筆電議題興起後,ITO替代材料迅速獲得市場關注的原因。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digitimes.com.tw/tw/dt/n/shwnws.asp?Cnlid=13&id=0000347601_AF65QEA8126WO00QANZFM&ct=1